实践证明,坚持走集群发展之路,大力培育壮大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既是破解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2020年3月11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通知。通知提出,支持建成一批年产值超过 100 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按照农业农村部的安排,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按照分批支持的原则,首批支持50个左右,支持期限暂定为2020-2022年。
为了落实国家特色产业集群政策,推进实施我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于2021年5月下发《关于下达中央转移支付农业专项资金计划的通知》,明确通报我省获得2021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拨付资金2.5亿元。
搭桥铺路,助力特色产业集群
陕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研究院作为我省农业产业研究的专业平台及惠农政策落实的服务平台,在各项涉农工作中充分发挥牵线搭桥的平台载体作用,把我省各项惠农政策和各涉农单位的产业扶持需求衔接起来。
我省果业(苹果、猕猴桃)、畜牧业、设施农业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在西北名列前茅,在全国也处于优势地位,借助我省的农业产业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优势, 陕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研究院积极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深入全省各级涉农组织,为我省各级涉农组织在特色农业产业的政策扶持上搭桥铺路。
如何搭桥铺路呢?据陕农研理事长刘柯利介绍,“搭桥”,就是要开展“研究院+”的工作模式,拓展工作途径,延伸工作手臂,充分借助陕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研究院各特聘专家之力、产业政策智库之力、农业产业项目规划之力,聚焦“上联下通”,推动资源共享,着力搭建专家与行业、陕农研与行业、行业与政府之间业的融合衔接之桥。
搭建融合衔接之桥,目的是化研究为转化,把我省特色农业产业主体急需的技术、政策、信息引进来,把农业产业组织的信息、人才的不足转出去,帮助农业产业组织拓展发展空间,携手涉农组织助力新时代现代化农业强省建设。
而“铺路”,就是聚焦我省确定的农业产业布局、产业政策及地方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扑下身子、放下身段、沉下心来,协助我省涉农单位对外讲好农业产业故事、宣传推介农业产业机遇,对内充分发挥陕农研与上级政府的沟通顺畅、与省直农业农村部门和地方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联系紧密的优势,主动站前台、做后盾,帮助产业园区、产业集群补链补群,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精准服务、高效服务,着力推动国家各项农业产业政策在我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1年初,陕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研究院配合各级政府,积极响应落实我省农业农村厅国家级产业集群项目的惠农政策。3月起,在理事长刘柯利的带领,监事长卢晓峰的协调配合下,陕农研成功的与周至、岐山、勉县、城固、武功、商南等6县的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进行对接,为当地特色产业集群工作的开展与国家级产业集群项目的申报出谋划策、牵线搭桥。
在上述各县产业集群项目申报过程中,陕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研究院发挥专家优势,先后邀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高校专家,在规划设计人员的积极参与下,陕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研究院由监事张蒲华挂帅组织,展开对各县区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进行现场调研、特色产业研究、项目论证、申报资料编撰等工作,先后完成2021年秦岭猕猴桃产业集群(周至、岐山、武功、勉县、城固、商南县)、2021陕青茶叶特色产业集群(商南县)项目申报 。
积极对接政策扶持 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除大力推进陕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的申报服务工作外,陕西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陕西省和西安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安排,进一步巩固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陕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研究院积极参与我省2021农村宜居环境整治政策的落实推介工作,与各县相关部门积极对接,并应邀为我省著名木耳县——柞水县“2021年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申报工作进行服务对接。在项目申报过程中,陕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研究院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建设项目,结合柞水县2021年和“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和工作思路,对当地的农村环境进行科学分析研判,认真归纳,成功编制出可以系统、全面地反映柞水县乡村发展远景,切实可行的申报材料,得到上级政府部门的认可 ,项目成功落地后争取年度扶持资金将为该县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截至目前,陕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研究院,在时间紧、任务重,专业化要求高的背景下,在半年左右时间内,协助各县涉农单位成功申报“2021年秦岭猕猴桃产业集群”、“2021陕青茶叶特色产业集群”、“2021农村宜居环境整治”等多个农业政策支持项目,预计争取国家支持项目资金累计达到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