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陕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研究院

红薯产业扮靓凤翔虢王——《陕西现代农业产业》2021春季刊来稿

发布日期:2021-04-16来源:本站浏览量:1135次


图片

虢王史记

“虢王虢王,没沟没梁,不打粮食,愧对周王。”据说此打油诗系清康熙年间担任阁老(丞相)一职的党崇雅所作。党崇雅是宝鸡蟠龙塬人,少年时期常随老爹到虢王街给自家牲口量麸皮,自然对这个地方了如指掌。

虢王镇地处凤翔县东南方位,距凤翔县城50里,北毗横水镇宋家村,东邻岐山县解刀村,南接塬下陈仓区宁王村,西临陈仓区慕仪镇第五村,可谓“一脚踏三县”之地,因此镇东南五里便有一村庄名叫“三县寺”,村内有同名寺院,与镇西北五里“槐林寺”僧院呈对角线布局,成遥相呼应之势。

虢王得名于周文王时期,是文王为其弟虢叔所封采邑,史称东虢(今虢镇史称西虢)。周武王分封时,改封东虢于今河南省荥阳东北,虢王仍为东虢属地。

虢王在清代始有集市,双日开市。明清在此置侯丰里,民国时期为栋梁乡驻地。1949年7月,人民政府在此设虢王区,1956年改为乡,1958年成立虢王人民公社,1988年9月改为虢王乡,1997年改为虢王镇(见《凤翔地名溯源》一书)。

旧时,虢王村有虢王城堡。城内有东西长约350米,南北长不足200米的十字街道,集市设在南街。城堡状如“菜刀”,东城门楼嵌有“东望岐阳”,西城门楼嵌有“西连武都”的楷书横匾。这两块横匾均毁于1926年陕西军阀吴新田和革命军杨虎城的一场战火中。


图片

饥荒年代

400年前党阁老口中的“没沟没梁”所言极是,虢王域内无河沟无坡梁,平坦如砥,确是播种五谷的好地方。这么好的田块不打粮食,实在是对不起周文王老人家当年对弟弟虢叔的“偏心眼”。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虢王的个别父母官就做出了愧对周王、愧对先人的事情——因官员指挥不当,致粮食大幅减产,虽然歉收,公购粮一斤也没减。缴完最后一袋粮食,有人在虢王粮站门口放声大哭。公社官员看见却“装球迷”,偷偷绕过去。麻木的官员,荒唐的政策,迫使郭家凹、江湖村、四家村、四冢洼、汶家村、刘淡村等堡子近千人以乞讨来果腹。当年刚刚12岁的我也是乞讨队伍中的一员,衣衫褴褛,满脸菜色,肩搭布袋,手提竹篮,去往横水及岐山沿山一带村庄乞食。多少寒冷的早晨,我站在主家的门外瑟瑟发抖,喉咙里反复迸出这句话:“好姨好嫂子把娃娃打发嘎子”,盼望有人出门施舍一把面粉,或者一块干馍,然而所获寥寥。如此凄惨情状,官员竟然没有生出慈悲,反诬饥民装穷,给人民公社脸上抹黑。其景其情,一旦触动回忆,由不得人潸然落泪。


图片

虢王印象

虢王镇驻地虢王村和距镇4里的刘淡村都是人口大村,均出过大财东。虢王村谢氏一支清末时人多钱丰,庄园宏阔,供养出县长乡长好几个,政绩不俗,声名在外。刘淡村马氏一支更是名震川陕,清朝初年在广元、成都、凤翔设立多家商号,在虢王域内置百顷良田。保留至今的明清风格的马氏民居,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人物动物图案栩栩如生,彰显雅致与富贵。1949年马家还为彭德怀部队慷慨提供住宿饭食,厅堂粉壁墙上士兵创作的革命壁画和标语,直到现在还比较清晰。

谈起虢王印象,虢王建筑队和虢王剧团实在是绕不过去。生产队分牛散伙之后,农闲时间如何打发,成了摆在乡民眼前的难事。做生意没本钱,干建筑运砖拌浆还可以,所幸乡下人有的是力气,于是虢王的小青年、老小伙纷纷跟着包工头进城,吃住在工地,黑明昼夜做苦力。自己挣了钱,包工头也挣了钱。这样以来很多包工头就买机械购设备,像模像样组建起了建筑队,打拼几年后,又注册公司,因此虢王的建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面世,最多时达到23家。这些公司到处揽活,省内宝鸡、西安、榆林等地,省外宁夏、新疆,都干得风生水起,成就了不少千万富翁。

虢王剧团的班底,是各生产大队的文艺宣传队。分田到户之后,人们思想得到解放,古装戏重新被搬上舞台。各宣传队优秀演员被招进剧团,导演是个能人,先后排练出《黄河阵》《闯宫抱斗》《寇准背靴》《五典坡》等经典秦腔剧目,一经上演,全虢王都沸腾了。四乡八社农民慕名来到虢王观看,把虢王中学操场舞台围得插不进脚、泼不进水,人满为患。有人把这事汇报给县委书记,书记很快下发调演令,全团人分乘8辆手扶拖拉机,浩浩荡荡来到凤翔县城,为公职人员汇报演出。

此行调演相当成功,虢王剧团一炮而红。从此一个偏于一隅的公社级剧团便广播上有声、报纸上有名,占尽风光。并应邀赴天水、平凉等地多次演出,该情形一直持续到1995年前后。


图片

产业振兴

近年来,全社会品牌意识大增,各地使出浑身解数策划打造地方商标与品牌。虢王镇打造什么呢?无果无矿、没山没水,仅有小麦和红芋。小麦太广泛,无特色,只有打红芋牌、唱经济戏了。虢王人口中的红芋,外人叫红薯,具备四大特点:淀粉足、蛋白高、糖分多、粉糯好味道,此物亦瓜亦菜亦粮,虢王境内栽植历史已达120年,早年户户都有红芋窖,队队都建红芋苗床。有一种很特色的板栗红品种落户虢王也30多年了,成了虢王两代人的记忆。虢王人不负众望,经过小喇叭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虢王红薯、桂花红薯已经叫响全国。

“虢王红芋干面不贵!虢王红芋吃了吉利!”装着电喇叭的数百辆三轮车整天游走在乡间、城市,成了一道风景。

电喇叭噪音大,乡间没人管,城市让人怕,突遇城管最尴尬。城管斥道:噪音太大,关掉喇叭,挣钱事小,环保事大。卖芋人赶紧摁灭喇叭,低声回应:牙厉得很,咬铁锨角角哩!

近二年来,卖芋人与城管的矛盾不再尖锐,因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慢慢发展起来,虢王人通过网络销售红芋,一台电脑联通五湖四海,红芋的育苗、施肥、用药、储运,全用视频展示,消费者一目了然,现代科技更是将红芋经过热加工后速冻成为了南方城市的冰淇淋。如今虢王街快递收发点越来越多,虢王薯销路看好,有的快件漂洋过海,竟然发到美国加州去了……


文载《陕西现代农业产业》

2021春季刊【农情史话】栏目

撰稿:申   震

编辑:钟晶晶